对于绝大多数杭州人来说,“兰州拉面”应该是最耳熟能详的金字招牌,因为不管各种美食街还是生活区的角角落落,都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仗着带点异域风情的口味和实惠的价格,生意还都非常不错。但你要是到兰州还敢直呼其名,立刻就会招来身边当地人的驳斥:“兰州哪来的拉面?!”有趣的是碰到几位都是这样的态度,但又不做任何解释,搞得我刚开始还一度茫然。后来总算碰到个“好人”愿意解释,才知道原来在兰州只有牛肉面,而且价格会便宜到让你怀疑人生。
不过虽然四五块一碗的牛肉面到处都是,在兰州这两天我却一碗面也没吃过,理由很简单:“嫌麻烦。”因为当地的面条虽然便宜,但如果想多吃牛肉的话么,呵呵……当然得加钱啦!!那这里面的门道可就多了,为了少动脑子也能避坑,不吃是最省事省心的选择。反正手机APP里一搜,到处是打折或者团购价的美食。而这条柏树巷,以及深藏其中的西湖老街,就是这么被我随缘打卡到的。
柏树巷原本是兰州市七里河区东部的历史街道,其名源于明代兰州人彭泽(1459-1530)墓前种植的200米柏树景观。随着1955年彭泽墓址迁移,地名却仍被保留,尤其在2009年该地拆迁后,“柏树巷”其实已无柏树。自2016年起,该区域再次启动升级改造项目,将这里的整体风格定位为清末民初时期老街建筑形式,并更名为“西湖老街”(旁边有个西湖公园,后续我会专门分享)。
通过相关资料可知,这条“西湖老街”以柏树巷为核心,北起义乌商贸城,南至尕老汉美食城,全长有两公里左右,是个集餐饮休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创意文化街区。不过说出来大家别见笑,我来这里吃的虽然也算是当地很有名的包子和牛肉粉丝汤,但相较于最有名的“手抓”,就属实有点“不入流‘了。
柏树巷里有很多本地餐馆貌似都已经开启了连锁模式,规划不小,且大多兼营手抓和各种包子和粉丝汤。让我惊讶的是家家人满为患,门前的拆叠桌几乎座无虚席,有两次好不容易瞅到位置,刚准备坐下,就被旁边的人提醒:“ 有人的,取餐去了”。最后只好挤进略显狭窄的室内,勉强找到个位置坐下。
好在店里的老板和伙计分工明确一齐上阵,上餐的速度还是挺快的,扫码,出单,再冲后厨吆喝两嗓子,很快就把我吃的包子和汤端到了面前,可谓一气呵成。而我在这里用“吆喝”来形容他们之间的交流已经算是含蓄了,因为店内人来人往十分嘈杂,刚开始甚至让我觉得是在“呐喊”,呵呵。
通过半开放的厨房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包子都是现做现蒸的,味道自然相当“巴适”,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时的牛肉汤放的胡椒粉,反倒比杭州吃到的那些兰州拉面还要放得少,相信江浙一带的人到这里吃包子或喝汤,都非常能适应。
附张随手拍的价格表,大家作个参考,然后顺便再次提醒一下外地人,兰州的牛肉面虽然便宜,但加料可是个无底洞哦,我个人还是喜欢这种明码标价的吃法。猜测有很多游客也曾经被网上那些超级便宜的面条价格吸引到实体店里去过吧,纯粹一套路啊,哈哈。
言归正传,虽然等我吃完已经很饱,但是当一盘热气腾腾的手抓羊肉从眼前经过的时候,仍然有种“还能吃三斤”的食欲。不过鉴于46一斤的价格,我还是决定不奢侈了。望着面前孤伶伶的辣椒粉,不禁有所感慨,下次再来务必只吃手抓了,啃什么包子嘛!所以大家如果初到兰州,又准备到柏树巷逛逛的话,最好出行前定制个吃饭计划,尤其人少的时候,确实很容易“尝了芝麻错过西瓜”。
柏树巷的具置在“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东路一侧”,在当地很有名。但因为是比较老的街区,交通那是相当的拥堵,个人不建议自驾去打卡,会把外地司机绕晕掉的。像我骑摩托车去的,都在巷口转悠了好几圈才找到位置。绿色出行可以乘坐当地的1路、6路、13路、18路、31路 、32路、44路、50路、56路、58路、103路、106路、107路、111路、118路、130路、136路、137路139路、158路、301路、K102路、K301路、K58路、K58路高峰大站快车、五星坪环线、五星坪至解放门环线公交车到“小西湖”站下车,走走过去大概两三百米路。
悄悄提示:如果你胆子够大,除了打车和公交外,也可以体验下兰州的摩的,感觉帅哥们都挺热情好客的,当时还主动帮我支招,规划停车路线,帮我扶车钻空子(知道有多堵了吧),呵呵,所以在这里也帮他们“打打广告”,当然,上车前切记谈好路线和价格哦,然后最重要的一点是,提醒司机慢点开。
上一篇:没有了